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

網路停看聽


陳老師買了一套弟子規動畫影片《天庭小子-小乾坤》,因為覺得非常好看與值得分享,於是從事以下行為:A.重製一份作為備份之用 B.將備份的《天庭小子-小乾坤》光碟借給同事觀看 C.重製多片的《天庭小子-小乾坤》光碟,以低價賣給同事 D.為了讓《天庭小子-小乾坤》影片能執行順暢,李老師修改家中電腦的作業系統設定。請問上述哪些為合法行為?
選項1 AD
選項2 AB
選項3 BC
選項4 CD

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

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解析,線上試題考古題解答



A-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基本概念

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從民國哪一年開始實施?(單選題)
95

十二年國教期能成就每一個孩子—適性揚才、終身學習,其核心理念是培養孩子何種能力(甲.創新、乙.自發、丙.共好、丁.互動)是:(單選題)
乙丙丁

教師專業自主是為了確保學生受教權而必須遂行專業職務的裁量權,它的裁量應建立在哪些項度上(A.專業倫理、B.專業承諾、C.專業信念、D.專業知識)之上?(單選題)
ABD

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

寫作者與反抗者(余杰)

民報 – 2016年4月6日 下午2:00

英國有一句古老的諺語說:與你同行的人,比你到達的地方更重要。回顧我從上中學到如今,二十多年來讀書、思考、寫作的歷程,有很多引領者與同行者。其中一些人,始終如一,百折不撓,風雨兼程;也有一些人,走了一段時間,便停下來不走了,像一塊冰一樣凝固在那裡,一動也不動,他們似乎不知道「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」的道理;更有一些人,掉頭而去,走上南轅北轍的方向,從朋友變成論敵,從反抗者變成權力的幫凶。
在我的精神成長史上,「台灣因素」或者說「台灣資源」,一直如同催化劑一樣至關重要。多年後,梳理與台灣的淵源,尤其是與台灣不同類型的知識人的心靈碰撞,讓我感慨萬千,也充滿感恩之心。我與台灣的緣分大致分為四個階段:

與台灣的緣份:第一階段
第一階段是我的中學時代。那是八十年代中期,胡耀邦和趙紫陽主政,中國正在掀起一場思想解放運動。那是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思想最開放、文化最活躍的時期,西方百年來的文化思想被濃縮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鋪天蓋地而來,如同壓縮餅乾一樣,既讓人大快朵頤,也讓人難以消化。那一時期的思想成就或許比不上五四時代,但與此後長達三十年的壓抑與荒蕪相比,確實可以稱為文化的黃金時代。

我是一個思想比較早熟的少年,生活在四川成都郊區的小鎮上。父母思想開明,也遇到了幾位非常優秀的啓蒙老師,從而有機會閱讀到那時在大學中風靡的著作,比如《河殤》、《山坳上的中國》,走向未來叢書,劉賓雁、蘇曉康和戴晴的報告文學,劉曉波的文學和社會批判等等,眼界漸漸打開。

這一時期,我接觸到三位台灣作家——柏楊、李敖和龍應台。

我讀柏楊的《醜陋的中國人》大約是上初中時,那種精神的猛烈衝擊,可以說是翻天覆地。魯迅的文章,對少年人來說顯得過於晦澀;柏楊的文章,則通俗易懂、口語化,富於感染力,初中生完全可以讀懂。除了柏楊的雜文之外,我也很喜歡柏楊在獄中翻譯的《白話資治通鑑》以及在此基礎上完成的《中國人史綱》。

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

中國簡體字是殘障的文字,殘體字

漢字簡化後,親不見,愛無心,產不生,厰空空,麵無麥,運無車,導無道,兒無首,飛單翼,有雲無雨,開関無門,鄉裡無郎,聖不能聽也不能說,買成鉤刀下有人頭,輪成人下有匕首,進不是越來越佳而往井裡走。
可魔仍是魔,鬼還是鬼,偷還是偷,騙還是騙,貪還是貪,毒還是毒,黑還是黑,賭還是賭。


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